大数据带给中国经济蓬勃生机 英媒:“独角兽”企业占全球1/3
时间:2017-10-30 11:01 点击次数:
主讲人:徐琪
主持人:邢艳凯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主讲人介绍】
徐琪(Kandy Hsu)
87年毕业于UCLAAmderson 商学院金融市场学硕士,MBA,在美国金融证券基金行业工作了26年,现任美国联邦基金大中国区执行董事,中国智星海集团董事长,北京欧本科技董事长。曾 任嘉实基金,民族证券,中信证券等十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顾问,南宁百货(600712)常务副总。做投行时专注了美国IT和巴西,西班牙的地信行业。在中 国投资了六年地信企业。

以下为分享实录全文:
中国的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地信)产业走过了传统的测绘数据通过软件平台数字化,也做了专业内的应用开发,但是总体来说,业务都是以甲方目标为主的项目型 开发,这使得很多的城市资源数据断层化,零散化,更缺乏行为数据,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城市资源基础数据的覆盖率极高,这为地信行业往大数据业务拓展带来了可 能性。地信行业的业务需要从数字化为主提升到数据化为主。
一、地信对大数据的价值
地信对于大数据来说的价值:地信的第一价值,地信平台是城市大数据业务的最佳数据排序工具,它 让错综复杂超海量的城市资源数据变成有序,这种有序是多维空间的排序,它使得我们可以对城市数据以任何维度和目标去集合,搜索,叠加,挖掘和再排序。所以 随着硬件和网络性能的快速提升,多维空间信息数据云(MDSIDC-Multi Dimensional Spatial Information Data Cloud)将是未来十年发展的趋势。这会让SID(空间信息)粘附于(attachto) 所有的数据上,使每个数据都成为有唯一特征的数据,换句话说是有“灵性”的数据。这是地信的第二大价值。地信的第三大价值,所有的数据通过地信的排序和特征化后,数据之间的逻辑性是明确的,关联的,使得每一个数据不再是孤立的。
二、如何提升企业走向大数据行业。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疑给地信的开拓增加了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可视化是地信普及的重要手段。把专业,死板的GIS,用易懂的可视化方式来表现,会让更多人,更多企业受惠于GIS的投入。
尤其是街景三维,应该把它来进行数据优化,从而作为移动互联网和O2O的入口。4G的出现,以及虚拟移动运营商的诞生,给街景三维带来了移动三维的可行性。 街景三维平台必须完成空间数据矢量加载,以及和大数据关联的技术开发。这样一来,极大地提升了街景三维的可用之处,提升了其数据作为大数据“房间”的价 值。GIS和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息息相关,所以其可应用之处也就渗透到各个领域。跨界推广是GIS企业始终要思考和创新的地方。
大 数据行业不是新型行业,我87年从UCLA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在Bankof America做房贷风险控制分析师,其实做的就是大数据。当时我们也用到最初浅的地信,就是地区邮编,可建土地量和它们的规划属性。后来在做证券交易员 就更是每天和大数据分析结果打交道,也更频繁使用地信,锁定大笔交易的来源地,分析企业,产品,物流的环境因素。在所有这些大数据业务中我发现它们的共性 是数据海量,数据以基础数据为主,行为数据为辅,成果简洁,附加值特高,个性化特强。从产业链来看,数据为王,逻辑思维和创意是核心竞争力,诚信是这个行 业发展的“土壤”。地信要发展,大数据是一个躲不过的领域,尤其企业要在人才上横向跨行业发掘。
而 目前全球发展的大数据已经从传统的静态数据,提升到重点在于行为数据为主导的数据挖掘分析,这对于数据的采集,整理,和挖掘赋予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数据 为王”依然成立。如何设计好“传感器”来获取数据是关键。解决了数据获取后还要建立“数据仓库”。这样地信的利用价值也大大提升。目前的地信项目都累积了 大量的城市资源基础数据(静态数据),但是缺乏更重要的城市人口行为数据,如何获取这些行为数据应该是地信企业需要在技术上,项目导向上下功夫的。
前两次郭总和陈总都作了非常心得的分享。他们的许多观点思考很值得我们去推敲。对于从事大数据的朋友们,你们必须去理解什么是GIS,去理解它和大数据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我没有办法想像不使用GIS,怎么能够做好真正的大数据业务,因为任何一个数据都是时空中的一个点。
三、地信和大数据行业的估值模式
最 后,我想从资本投资的角度和大家分享一下地信和大数据行业的估值模式。地信行业大部分是项目型公司,自己拥有产权的数据有限,可挖掘价值极低,更新成本过 高。所以在投资地信企业时,一般以现金流的倍数来计算,加以市盈值来作调整。而对于大数据企业,首先对于数据价值做一个可预计性估值,扣去数据成本,再乘 上未来三年可累积数据量,得出数据资产价值;再附加上由此类数据产生的盈利乘上一个三年增长倍数。所以大数据公司的投资估值远远高过一般的IT企业。
中国目前从资本角度看,GIS行业已经有十多家上市公司,他们的再发展出路无疑是借大数据的东风,哪怕在智慧城市中,GIS的核心价值也是在大数据领域。所以,用资本去整合开拓大数据关联业务,是这些企业的当务之急。
互动内容
Q1: 邢艳凯:1,如何唤醒地信大数据的“灵性”,使其主动发挥“智慧”服务才能,创造价值。2,目前地信大数据挖掘的瓶颈在那里?
徐琪:1.数据的灵性来自于数据特征,关联和有序,数据仓库的建立,空间属性的标注会增加灵性。2.地信大数据挖掘的瓶颈在于地信大佬的思维方式。
Q2 YX:您认为地信大数据运营公司会来自于什么类型的企业?
徐琪:@YX 来自于有好的市场定位策略,加上有足够数据平台,如四维图新,数字正通等。其实中国的大数据公司最适合从GIS行业中出现,问题是GIS行业缺乏爆发力。
邢艳凯:整合大数据开拓关联业务,通过资本利益产业链撬动业务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推动大数据整合,唤醒大数据灵性,创造更大的资本价值。
Q3 阮彤:我感觉对于学校,医院,港口等不同应用来说,有行业应用提供商,他们利用地理信息基础数据,叠加自己的行业应用数据。从这个意义上说,地信只需要供应底层数据,否则就和应用供应商冲突了。行业应用有行业门槛,地信只有地理信息数据,并非核心资源。
徐琪:@阮彤 传统做法你是对的。但是今天的信息化工程传统做法会被挑战,强者通吃会逐步流行,尤其“数据为王”的趋势,大家都会有大小通吃的“贪性”。
阮彤:再也没有小块的”企业”市场了。一打就是一个行业!
徐琪:行业提供商会被整合。
阮彤:强! 行业提供商的未来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邢艳凯:不只是一个行业的概念,将来可能一打就是一个产业生态链。
徐琪:如果超图股价停留在28以上,我相信他们应该快速整合。数字正通应该快速走向政府大数据仓库业务。
Q4 邢艳凯:GIS行业爆发力的缺乏是只体现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发达国家也一样?
徐琪:美国的IT行业从一开始就没有避开GIS,所以很少有只做GIS的公司。
Q5 廖兴国:传统项目应用开发商没有数据所有权,只能为客户针对其服务对像去设计大数据应用,这个理解对吗?
徐琪:对于数据的产权问题千万不要纠结,数据挖掘得到的是结果,没有人会在意原始数据是什么。
廖兴国:也就是通过工具,把过程隐藏在背后,绕过数据产权问题,提供的是结果。有价值的也是大数据的分析结果。
Q6 阮彤:您说了大数据数据供应商的估值,对于软件,或是平台供应商该如何估值呢?
徐琪:@阮彤 纯软件或平台供应商最坏的日子在逐步来临。
阮彤:大数据平台供应商也会活不下去?
徐琪:微软面临生死存亡的岔路,苹果彻底免费了软件。大数据平台必须与时俱进,它们的收费和服务内容必须改变。
廖兴国:所以要有机会接触大数据,行业应用开发商或智慧城市集成运营商现在开始不但要做项目和系统,还要考虑帮助客户如何利用项目和系统积累的数据,设计更合理的商业模式。这是我们的出路和未来机会。
徐琪:@廖兴国 大数据是智慧城市的目标,也是基础。我也是这样想的,但要找到政策允许或机会,相对政府有待进一步放开。
Q7 谭成国:将会存在的是大数据服务运营商?
徐琪:数据标准化,数据法案确立,就会助长数据供应商。我认为会有准数据供应商。
Q8 邢艳凯:目前资本市场对地信的关注情况怎么样?以及如何评估地信企业的价值?
徐琪:中国的地信一直有许多投资者关注,但是因为高层管理者都是专业出身的绝大数,所以对如何利用资本市场还不了解,所以还不够性感。中国的大数据市场需求主观上一定全球第一,客观上取决于中国市场化经济的程度。
Q9 廖兴国:所讲的工具是否可以理解为特定的行业分析模型?
徐琪:有共性的大数据模型,也有个性的分析模型。对行业,甚至特定客户的需求特别需要明白。
廖兴国:我在想是否类可以利用微信,做一个似百度知道这个应用。
徐琪:大数据分析是个前瞻性业务,需要我们思考在客户前面,很难。
Q10 邢艳凯:未来几年,在我国,随着资本的介入推动,数据运营发展不断成熟,会不会形成大数据垄断?会是大数据政府运营还是企业运营?
徐琪:如果政府垄断,那注定结果如同新闻媒体,请相信,没有一个政府能够做好任何行业,除了收税。
谭成国:就像地名地址数据,其实tb公司的是最全的。
邢艳凯:企业,个人向政府买数据服务,同时政府征收数据消费税。
徐琪:许多优秀的华人数据专家在美国,国内企业应该向他们抛出“绣球”。
邢艳凯:同意,资本也可以伸向国外,打破空间。我们联盟也可做推手,为大家对接。
Q11谭成国:有没有企业直接或者间接拥有的数据称得上大数据的?
徐琪:对于大(小)数据应用,中国目前的机会就层出不穷,只是客户不了解,服务商太少。百度,阿里,京东,所有的三甲医院,等等。
赵 国栋:在我看来,地信圈中企业众多,单体规模并不大,存在太多并购整合机会。摆在龙头企业面前首要问题是做大!徐总谈到的数据资产估值是个核心问题。对于 数据价值做一个可预计性估值,扣去数据成本,再乘上未来三年可累积数据量,得出数据资产价值;再附加上由此类数据产生的盈利乘上一个三年增长倍数。所以大 数据公司的投资估值远远高过一般的IT企业。
赵国栋:那么,可预计性估值怎么得出?
徐琪:一般市场采集,生产报价,单边市场报价。
Q12廖兴国:在现阶段资本更关心地信企业现金情况还是增长情况?
徐琪:地信整体市场增长情况,加上企业行业地位,核心竞争力,现金流。地信企业如果公开渗透大数据,可以看到资本市场的疯狂整合地信,开拓大数据,这应该是目前的市场机会。
赵国栋:整合地信,开拓大数据,这应该是目前的市场机会。
徐琪:我把地信看成是大数据产业中的传统派。
邢艳凯:资本,政府,市场,海陆空联合作战,先利用市场开拓进行空炸。
Q13:谭成国:哪家地图商有这个魄力?地信企业都没卖出去,BAT,A超前了一步?
徐琪:我看了许多易欢欢的观点,很专业,但是很少有企业反应。
谭成国:地理信息是整合资金流、物质流、信息流很好的一个载体。
邢艳凯:需要建立打通与企业高管的信息通路,可以体现我们联盟的力量。
徐琪:中国企业家在做老板和做事业选择中非常纠结。一个产业黄金周期很短,资本市场最多给予五年的恋爱期。
Q14 mingkai:如何看待大数据领域持续变现的问题?
徐琪:@mingkai 大数据的最大用户群体在个人市场,所以变现不是问题。比如我特别希望知道自己得癌症的概率,以及可能的种类和时间段,其实可以有80%以上精准的数据分析。设计数据,获取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