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大数据带给经济蓬勃生机的大启示
时间:2017-11-06 10:26 点击次数: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推出“大数据100分”论坛,每晚9点开始,于“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微信群进行时长100分钟的交流、探讨。

   【大数据100分】国政通付春:大数据时代征信业发展几点尝试和探索


主讲嘉宾:付春

主持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陈新河

承 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嘉宾介绍:

付春:北京国政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高级副总裁。拥有超过20年的通信运营和信息 服务从业经验,1992年进入邮电部数据通信技术研究所,1994年供职于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建设运营中国公众互联网(CHINANET)。2003年 之后,与海关总署、质检总局、食药局、公安部等部门成功建立运营各类基于互联网的G2B、G2C、B2C信息服务和应用系统。2006年加入国政通至今, 从事信用信息服务8年。开创了中国式“验真”模式的信用信息服务。曾任中国电信数据通信局市场处处长、中国电信集团北京市电信公司市场部总经理、东方口岸 科技有限公司总监、北京鸿联九五信息产业公司总经理、中信国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中信二十一世纪有限公司(HK.0241)战略规划总裁等职 位。

以下为分享实景全文:

大家好,我是付春,北京国政通科技有限公司,感谢新河同学给了一个机会和大家分享。
引子:在国政通从事了8年的信用信息服务工作,经历了中国信用服务行业的起步到发展,开 创了中国式征信的“验真”模式,利用身份通建成了中国民营的征信库。2013年国家颁布了《征信条例》,并准备颁发个人征信业务许可证。互联网金融的急速 发展,对征信服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需求。本人不是征信行业的专家,对大数据技术和业务基本是外行,只是作为一个信用信息服务的从业者,结合自身企业在开展 信用服务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对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路,非常感谢新河同学提供的机会,很荣幸可以在这里分享,还请各位专家 斧正。

正文一、中国式征信“验真”模式2006年世界最大的13亿人口数据库“全国公民身份信 息系统”正式建成。国政通联合相关部门率先推出了身份信息“验真”服务,通过与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的比对,来验证个人的身份信息是否真实,有效预防了身 份造假和冒用的风险,开创了中国式征信“验真”服务的模式。随着这种模式的成功,我们的客户需求也不仅仅满足于身份的验证,希望可以全方位的了解一个人的 基本状况。于是我们尝试引入教育学历等更多的政府和公共服务部门的权威数据源,通过多数据源交叉验证方式,不仅有效的防范了身份冒用欺诈,也为个人信用评 价提供了基础信息。目前所能提供的“验真”服务包括: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比对、学历审核、学籍审核、电信联通固话地址信息查询、行驶证核验、驾驶证核验、工 商企业登记信息查询、组织机构代码信息查询、法院判决信息查询、乘机人常规信息核实、个人违规信息核实等。并且一直保持着和个人社保、婚姻状况、房产登记 情况、缴税记录、保险信息、住房公积金、公共事业费缴纳等信息资源的沟通,未来希望逐步引入。验真服务的客户覆盖互联网金融、银行、非银行金融、电信运营 商、互联网交友、婚恋、电子商务、招聘、物流、家政、中介、租赁等各类行业。我们认为,在政府信息割裂且缺乏法律对隐私和机密界定的背景下,通过“验真” 模式,只核验、不留存的方式,既能够让政府部门接受,也能有效保护主体权益,是符合当前中国征信业国情的。同时也为建立真实的个人征信信息数据库、开展大 数据征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身份通—互联网模式的个人征信库验真模式解决了身份作假和冒用问题,但由于用户授权 不充分合规,致使无法留存数据建立个人征信库,不能向社会提供进一步的信用报告和评分服务。为此,我们与法律、信用和技术专家充分探讨,于2007年推出 身份通服务。身份通是由用户自主提交本人真实身份等信息,经权威数据源比对认证后,打上验证标签,获得互联网诚信账户—身份通,身份通号是一组无规律的数 字,身份通账户承载的个人信息由用户自主管理、自主展现、他人查看需本人授权。身份通既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也能在需要时授权展示真实信息,完全符合《征 信条例》的相关规定。身份通已申请通过国家专利,注册用户数现已超过1500万。为解决用户主动注册身份通的问题,初期我们与婚恋交友、电商、招聘网站等 有实名应用的互联网服务商合作,在用户注册使用服务时,引导用户注册身份通,从而实现实名认证。2012年国政通利用身份通原理建设完成了国家互联网真实 身份认证平台和手机实名认证平台,与相关部门合作解决互联网实名认证问题。随着实名认证应用场景的增多,身份通用户也将快速增长,成为海量的个人征信库。 我们认为,以身份通模式建立个人征信库,串接大数据,不仅能够提供传统征信报告和评分等业务,更可通过短信、客户端等方式向用户提供身份信息验证实时通 知、身份防盗用等身份保护服务,实现快速异议处理,更好维护征信主体的合法权益。

三、互联网信息是大数据时代征信业发展之道身份通的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个人征信库的建立问 题,但个人信用等级评价仅仅依靠个人基础信息,在数据量和维度上还远远不够。发达国家征信库收集大约200项与信用有关的信息,基本满足各行业对信用服务 的需求。在我国目前的政府信息分散管理的体制下,加之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政府和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共享和市场化利用方面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数据收集使用并 非一蹴而就的易事。众所周知,互联网大数据维度众多、数据量丰富。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生存,因此人们在互联网上的行为基本上能反映本人真实社会的 行为和思想,对丰富个人信用信息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互联网大数据在征信服务的应用上目前几乎还是空白,并无可借鉴的案例和模式。个人思考也有如下诸多 难点需要解决。一是法律和合规性问题,网络行为信息与传统征信数据不同点在于行为信息包罗万象,数据量和维度远远大于征信数据项,如何做到主体的精确授 权,是否会侵害主体的合法权益,是首要的问题;二是收集的个人信息越多,维度越宽,信用评价就越准确,但各类信息都存在于互联网商业企业中,甚至是相互竞 争的企业,如何建立起一个有效整合各类上网行为信息的商业模式,使大数据拥有者愿意参与大数据征信的产业也是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三是上网行为数据已经广 泛应用到精准营销等领域上,因为行为可以客观上直接反映用户出对某类事务或商品的感兴趣程度,但这些上网行为与个人信用情况是否有强关联关系,如何定性和 定量地反映到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中,同样是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四是现实社会中的个人以身份信息作为唯一标识,互联网行为数据的标识存在多样性,除了身份信息 外,还有手机号、各网站用户注册名、IP地址、IMEI号,微信号、邮箱、QQ号等都可作为识别项,如何将各类互联网行为信息进行有效串接,准确地纳入现 实社会个人主体名下,是大数据征信技术上要解决的问题;五是传统征信数据标准并且结构化,易于收集加工处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数据与征信标准化数据如何融 合利用,在大数据技术处理上也是一个挑战。上述问题有些需要从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上解决,有些需要通过技术的发展来解决,有些需要在实践工作中积累经验, 找出适宜的模式和方案。无论哪类问题都需要各方专家和从业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四、诚邀大数据行业专家团队共同建立征信生态链大数据征信是一个典型的跨界模式,古今中 外没有多少可以借鉴的经验,进入这个跨界领域,既要遵守现有征信业法律法规的要求,注重合规性问题,保护主体的各项合法权益,也要秉承互联网的颠覆特质, 本着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开创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征信业务大发展的局面。这就要求我们要集结各方力量,建立征信生态链。我们希 望能与拥有大数据资源和技术的合作方紧密合作,在现有数据资源基础上,不断丰富基础信用信息、网上交易记录、网上信用评价、网上交易习惯、社交网络信息、 批贷逾期信息等,增加信用评价所需的数据量和维度。我们希望能与专业的数据挖掘处理团队合作,对互联网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将互联网上非结构化数据与 征信标准化数据进行融合利用,更为全面的体现个人的信用情况。我们希望能与熟悉行业信用服务、熟悉金融风控、熟悉IT服务的各领域专家进行合作,在细分市 场的基础上,结合征信需求方各行业需求,提供更多个性化、差异化的征信服务和产品。大数据征信赋予了中国征信业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但前路未 知,还需我们不断耕耘。我们诚邀拥有大数据思维的各行各业专家,共同建立一个协作共享的生态圈,共同探索我们的新大陆。

简要将本人对大数据时代个人征信业务的一些粗浅想法与各位专家分享,诚挚地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也诚挚地邀请对大数据征信感兴趣、有资源的企业和团队共同加入这个跨界领域!谢谢各位的时间!分享完毕。

互动交流:

月甫

验真模式静态了些,被动了些,它只给出真假的判断,大数据应该可以开拓出更多的空间,提供二元判断之外更多的价值

老付

是,本来基础信息的真伪更多的是防欺诈,但很难反映个人信用程度。况且我国现状,基础信息的获取都是一个大问题

皇上

没错,信用也是一个综合系统,不是一个真伪判断就可以的,借我1W,我可能按时还了,借我100亿,我直接就跑路了,风控判断我违约概率低,但是授信把我变成了一个坏人。

月甫

就是征信市场的典型场景会不会有一些新的变化?

老付

征信的典型场景在互联网上应该很广泛,不仅金融业务,招聘、交友、家政、电商等都需要

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4001616691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0 北京中科新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2332号-1 京ICP备19012332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7号 昊海大厦305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