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陈红涛
主持人:邢艳凯
承办: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
陈红涛,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博士学位。博士研究方向是搜索引擎及数据挖掘。曾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高级产品经理,后加入四维航空及天下图集团,主要负责地理信息数据相关工作。
以下为分享实录全文:
这段时间地理信息圈最热的新闻当属阿里全资收购高德,整个行业都在探讨互联网企业对GIS行业的影响。其实这个问题在互联网行业本身就经常被问到,几乎每一个startup在融资的时候都会被VC质问:“如果腾讯(或阿里等)也做类似的产品,该怎么应对?”
这个问题在GIS行业尤为尖锐,因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的成本非常高。比如街景数据,平均每个城市的投入在百万人民币级别,全国投入上亿。一旦腾讯地图免费开放街景,其他街景公司或沦为供应商或改变业务方向,很难独立经营数据业务。
但是,这并不表示GIS行业在倒退。相反,我坚定的认为未来一定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地理信息大数据企业,并且它一定不是BAT这样的互联网公司。
我在和BAT这几个公司交流的时候强调,互联网公司的优势在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开发互联网应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比如街景、卫星影像、路网图、POI等,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没必要每个互联网公司都去重复投资一遍。
如果谁宣称自己家的地图上道路更直一些或者多一个拐,这反而会有问题。
过 去国内导航电子地图数据主要是由高德和四维图新提供,卫星影像是由DigitalGlobe提供,动态交通信息由世纪高通等提供。但是到了街景,我们发现 腾讯亲自上阵了,这个现象似乎有些反常,但又很好解释。假设我们花了100元成本获取街景数据,在找不到第二个大客户时,只能以120元卖给腾讯。而腾讯 宁愿选择花100元自己做。
从目前看来,阿里全资收购高德,对于四维图新而言是个重大利好消息,因为它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却多了一个客户。我个人认为高德将会把业务重心从数据服务转移到数据应用上。
此外,互联网地图并不能满足所有需求,尤其是行业客户需求。因此,独立的地理信息大数据企业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但到目前为止,GIS行业还不存在真正的大数据企业。虽 然有些企业的数据规模已经达到P级,但是这些GIS企业只是数据供应商的角色,而不是运营商。如果不是高德转型互联网走向前台,之前外界知道这个公司的人 非常有限。正如很少有人知道百度地图是四维图新提供的。我在和四维图新交流的时候说他们浪费了一个很好地宣传机会,百度地图下方有个数据产权申明写的是 NavInfo,应该换成“四维图新”。
地理信息行业没有大数据企业的根本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原因是不运营数据,因此没有用户数据。
GIS 企业掌握了大量的矢量数据、卫星影像、街景数据等,但是都只是静态的数据,并且这些数据的时效性非常有限。大中型城市每1-3年就得重新更新一遍数据,否 则就会跟不上城市变化,用户就会抱怨。数据更新的成本非常高。以倾斜航空遥感影像为例,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成本是5000-10000人民币。
如果2-3年内不能收回投资,数据将面临作废。这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政府投资占主导,这又同时带来新的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百度拥有最好的地理信息数据,而不是高德或四维。因为百度通过运营从互联网获取大量的数据。四维图新完全可以通过与百度的深度合作,换取这些珍贵的数据,而不仅仅是每年从百度获取极少的销售额。
第二个原因是把自己定义为GIS企业,因此把自己限制在一个有限的空间。
GIS 数据需要与其他数据结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我们最近谈的比较多的是智慧城市建设。大家一致认为智慧城市是用来解决市民需求的,比如我的需求什么时 候实现自动驾驶,把我从上下班路上的2-3个小时释放出来。虽然GIS企业解决了路网数据,解决了动态交通信息,但显然还远远不够。
比如我们在研究自动驾驶的时候遇到一个很实际的问题,就是全国没有一个企业拥有马路牙子数据。马路牙子对自动驾驶的危害不言而喻。
还有更重要的数据,比如我们的市政、通信等部门会轮番在马路上挖坑。如果我们不接入这些部门的数据,自动驾驶也会出大问题。另外,气象数据对自动驾驶的贡献也显而易见。
互动内容
Q1 邢艳凯:什么原因造成街景feature的回头客相当低?时时性,易用性,准确性还是什么原因?
陈红涛:是这样的,基础数据大家都一样,差别在于谁的应用更好,并且通过运营产生差异化数据。街景的回头客比较少有一部分是因为用户体验的问题。但是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街景并没有解决用户的pain。街景的价值还没有被真正的挖掘。
Q2 阮彤:请问,百度有什么地理数据?
陈红涛:百度通过互联网爬虫获取了大量POI,但是它更大的价值在于它是最适合做众包的企业
Q3 百硕:请问陈总,文本数据处理的技术和地理信息的融合能产生哪些跨界叠加优势?
陈红涛:正如我刚才说的,爬虫技术帮我们从文本中获取了不少POI,大多数GIS企业更像是个工程队。
徐琪:对于街景,我个人认为够 Pretty,但是不够Sexy。如果街景有数据Attachment,想必价值就不一样了。
陈红涛:我在和航空遥感企业打交道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深。他们认为自己掌握了很核心的遥感技术,并且航空遥感有诸多门槛。我对他们说,航空遥感数据是个资本游戏,不是现在所看到的体力活。
徐琪:所以关键要让街景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O2O的入口。
柚子:航空遥感数据可以说说吗?
陈红涛:现在的航空遥感整个市场空间也就5个亿左右,大多靠政府投资。我们曾经游说国家测绘局和财政部,我们自主投资2个亿,就可以撬动整个航空遥感产业。
Q4 徐琪:政府投资的项目,那么那些数据所有权怎么界定?
陈红涛:政府投资产权归政府,因此难以开放。回到了昨天的话题。所以我们想通过自主投资来改变这个局面。
赵国栋:这事联盟鼎力相助。
Q5 徐琪:目前许多测绘事业单位对于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影响?
陈红涛:各个地方的测绘事业单位承担的作用不一样,沿海城市的测绘事业单位更开放一些。比如航空遥感归各地测绘院管,有些地方只承担管理工作,有些测绘院则严格防止别的企业进入。
徐琪:整体来说,GIS停留在依赖政府项目,所以存在对行业应用,尤其市场化应用的惰性。
Q6 邢艳凯:GIS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会有什么影响和机会?
陈红涛:国外有通过高精度导航结合GIS进行精细化作业,这将是一个趋势。
郝鹏洲:你刚才提到四维图新少了个对手 但近几年四维图新放过了很多机会未来还有什么新可图?
陈红涛:我认为四维图新迎来了最好的时机,可惜图新的经营层大多是GIS行业出身,虽然这两年转型车联网,但是效果不明显。我更倾向于四维图新发展成一个更大的数据供应商,而不是转型。
Q7 立得空间郭晟:假如四维图新被互联网公司收购了怎么办?
陈红涛:目前看来其国有股份导致很难被收购。如果被收购了,我认为立得的机会来了。不过看起来立得也不像是致力于做最大的数据供应商?
郝鹏洲:@立得空间郭晟有机会一定去拜访。
郝鹏洲:从股东结构看四维图新很难被收购吧?
陈红涛:主要障碍还是那20+%的中国四维股份,但也不是绝对的,国企的四维也在进步。
阮彤:更大的数据供应商是指: 数据更多?卖给更多的企业?
陈红涛:通过技术手段降低数据成本,提高数据质量;通过资本涉足更广的数据领域,而不局限在GIS;最终赢取更多的客户。
郝鹏洲:四维图新估值低了?
陈红涛:四维图新目前主要业务还在导航电子地图,收整车厂和Nokia影响比较大。
邱鲁闽:自动驾驶不需要马路牙子的数据,这个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陈红涛:同意,对抗系统性风险能力低了一些。
邱鲁闽:我们这两年做街景的应用,最大的问题不是行业竞争,而是客户其实并不是真的需要。
Q8 赵国栋:GIS领域谁能担任产业整合着的角色?
陈红涛:几个因素,首先是资本,其次是GIS与互联网的跨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GIS数据还只是现实世界中很小的一部分。我们仔细计算过,只要和BAT中的一家联手,2个亿就可以整合航空遥感产业。
邱鲁闽:所以现在很多项目其实是厂商在推动,GIS的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
陈红涛:@邱鲁闽 确实,街景的最大问题是用户不需要。
何鸿凌:为啥要航空,低空无人机可以拍照啊,成本低多了吧,美军都这样。
陈红涛:@何鸿凌 大城市无人机不让飞。模型机效率太低。一套航空遥感设备重量在几十公斤,普通模型带不动。
徐琪:请相信,街景比真三维更有前途,核心是解决对空间数据的关联和大数据对接。
陈红涛:@徐琪 数据产权一旦属于政府,应用就打不开了。街景其实是真三维的一部分,只是技术手段的局限性导致无论街景还是真三维用户体验较差。
徐琪:其实许多应用未必需要航飞资料,卫片的也足够,关键还是市场思维。
邢艳凯:跨界思维更开拓挖掘视野。
陈红涛:是的,我们仅站在GIS行业时,觉得市场需求太窄,不如依靠政府项目。
Q9 数据堂-齐红威:现在通过众包模式,由大众通过带GPS的手机收集长尾的POI,比如毛细街道上的小商家,大厦里面的公司,大景点的小景点,渐渐成为一种选择。请问陈总这种方式是不是真能改变传统地图厂商采集数据的方式?
陈红涛:@数据堂-齐红威 未来这两种一定是相结合的。长尾POI的获取成本太高,完全可以通过众包解决。比如现在互联网地图都没有景区的道路,所以我们通过旅游类项目采取众包形式获取。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4001616691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02-2020 北京中科新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9012332号-1 京ICP备19012332号-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7号 昊海大厦305室